登录后台

页面导航

本文编写于 2430 天前,最后修改于 1668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

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将会每天推送一个小知识点,让大家利用碎片时间轻松入门Android 开发。
在我的分享中,你不需要有任何的编程经验,只要你有一颗爱探索的心就行。

考虑到大多数基友都是学生,而且都是用手机去阅读,所以我的所有分享都会用 Android上的开发工具 “AIDE” 和PC上的开发工具 AndroidStudio 分别演示,以方便所有人

注意,我们学的是编程技术而不是开发工具,所以,请不要纠结于使用那款开发工具。

1.1 如何配置 Android 开发环境。

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用的手机,手机上只要安装AIDE就可以了。如果你还没有下载这个开发工具,可以下载我使用的汉化版:

微云链接:https://share.weiyun.com/5RM4joq

百度云:https://pan.baidu.com/s/1BlWgXC6Ke3FY3FCL_ABv8g

1.2 创建并运行一个项目

img

第一次打开 AIDE 后会看到 “你想做什么对话框“ ,我们选择代码下的“开始工作” 再按返回就能看到主页面了。

img

这时点击右下角的选择(绿色小圈)

img

来一起看看主界面,顶栏的箭头是「运行」按钮中间的绿圈是「选择」,选择左边是当前项目的「路径」,最下面是当前路径下的「文件」,文件和当前路径之间夹的是一些选项。现在点击新建项目

img

点击新建 Android App。新建AndroidApp 就是建立一个新的空白的 Android 项目,那个 Samples是一些演示项目,有兴趣可以阅读一下。

img

输入应用名称和包名后点创建,然后点右上角的运行,AIDE就会编译项目。名称只可以输入英文,如何在创建后修改,见以后的分享。

img

「名称和包名的区别:

通俗来讲,名称就好像一个人的名字,包名就好像身份证号。人可以改名,但是身份证号永远不变。系统识别应用判断的是包名,名称只是给用户看的。」

「编译:

通俗来讲就是把代码转换为可执行文件的过程」

img

当然是选择安装了。

img

安装之后打开

img

这就是你的第一个自己打包编译的 App 了,有成就感吧。

2.1 如何配置 PC 开发环境

有电脑的小伙伴,当然推荐用谷歌官方的开发工具 AndroidStudio 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推荐从 AndroidStudio 中文站下载,速度也很快。AIndroidStudio 中文站 ,选择合适自己的安装包,推荐选择无 SDK ,无安装程序的那个。如果你的电脑的运行内存为 8G 或以上,选择 64 位版本,如果低于 8G 不建议使用 AndroidStudio,建议考虑使用手机上的 AIDE 。

img

下载后解压得到以下目录

img

打开 bin 文件夹

img

在 studio64.exe 上右键,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然后双击桌面上的图标就可以启动 AndroidStudio 了。

「注意:

如果你之前看过类似的教程,可能会记得有一步是安装 JDK 并配置 JDK 路径,但是从 Android Studio 2.2 Preview 3 以后AndroidStudio 就内置 JDK 了,不需要手动配置,如果配置错了反倒影响程序运行。」

2.2 创建并运行第一个项目

双击运行刚才发送到了桌面的图标。

img

询问是否导入之前安装的 AndroidStudio 的配置,由于我们这是第一次安装,选择第二个不导入,点OK。

img

看到欢迎界面,意思是可以开发安卓手机,安卓平板,安卓手表,安卓电视,安卓汽车,安卓眼镜的应用程序。

img

在这里选择安装类型,有 Standard(默认)和 Custom(自定义)两种,Standard 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开发者的需要,这里简单起见选择 Standard 默认,点击 Next 继续。

img

现在点击Finish 按钮,完成全部配置工作,然后 AndoridStudio 会尝试联网下载一些更新,更新完成之后点击 Finish 完成配置,打开欢迎界面。

img

欢迎界面的面板日后细讲,选择 Start a new Android Studioproject (开始一个新的 AndroidStudio 项目)之后会打开一个创建新项目的界面。

img

在Applicationname 输入应用名称,在 Company domain 输入公司网址(没有的话就随意填一个),在 Project location 输入项目存放路径,最后的包名是根据公司网址自动生成的,Android系统就是通过包名来区分不同应用程序的,因此包名一定要具有唯一性。不喜欢自动生成的可以点 Edit 进行手动编辑。我们只是体验一下过程,直接点击 Next 进行项目最低版本配置。

img

在第一行的下拉列表选择最低兼容 API 版本,说白了就是选择你的程序最低可以在那个安卓版本上运行,比如你选择 Android 5.1 那么 Android 5.0 的设备就安装不了。不过这个也不是越低越好,要适当,因为老的系统可能不支持新的用法,你还要特意去兼容他。由于几乎所有的安卓设备都在4.4 以上了,所以这里选择 API 19 Android 4.4。另外,Wear、TV和Android Auto这几个选项分别是用于开发可穿戴设备、电视和汽车程序的,目前这几个领域在国内还没有普及,我们暂时就先忽略吧。我们点击Next 进行模板选择。

img

可以看到 AndroidStudio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模板,我们由于是初学,使用过多的模板不助于理解,我们这里选择Empty Activity 这个空模板就行。继续点击 Next 对空模板进行一些配置。

img

这里给活动和布局命名,活动和布局的概念日后介绍,此处默认即可,最后点击 Finish 按钮,稍微等一会,项目就会创建成功了。

img

当屏幕左下角出现 Glidle build finished in xxxxx 就代表项目创建并加载成功了

注:由于我这里的 AndroidStudio 安装了汉化包,所以你会看到一些中文,实际上是没有任何中文的,我在教程中一律使用官方的英文。

img

我们来端详一下主界面,右上角有这两个按钮,绿色的三角箭头是运行键,点击他可以编译并运行测试模式的程序到手机或者模拟器;一个手机右下角有个小安卓头的是 AVD Manager 可以理解为模拟器管理。

由于 AndroidStudio 自动为我们生成了很多东西,我们甚至不需要编写一行代码就可以运行了。但是运行我们的程序先需要一个载体,可以是一台 Android 手机也可以是一个模拟器。我们先使用模拟器,如果你想立刻运行到手机上的话,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 “AndroidStudio真机调试“ 来提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我们点击模拟器管理。

img

弹出模拟器管理界面,由于你们是第一次使用,这里应该是空的。我们点击左下角的Create VirtualDevice(创建新的设备),弹出模拟器配置界面。

img

左侧可以选择模拟设备类型,可选TV(电视),Wear(可穿戴设备),Phone(手机),Tablet(平板)。中间可选几个型号,这里我们保持默认即 Phone 下的 Nexus5 然后点击 Next 继续配置。

img

这里选择一个系统镜像,说白了就是给你的模拟器选择一个系统版本。你会发现都不可以选而且后面有个 Download 的标志。它的意思是这个系统电脑上还没有,需要下载,我们这里点击 P 后的Download ,然后系统便会自动开始下载

img

下载完成后点击 Finish 完成下载,

img

这时看看上一个界面,P 就可以选择了。选中后点击 Next 进行详细配置。

img

在 AVD Name 给这个模拟器起个名字,我这里就默认了,你们随意。下面还可以配置横竖屏什么的,暂时用不到,而且之后还可以重新编辑,这次就都默认。点击 Finish 完成配置。

img

现在就可以看到我们刚才创建的模拟器了,点击右侧的运行按钮(绿色三角)启动模拟器。

img

模拟器和正常手机一样会有一个启动的过程,慢慢等吧。

img

模拟器和正常的手机一样可以随意操作

img

现在运行的设备准备好了,我们把项目构建到设备

点击运行按钮

img

弹出“选择调试设备“窗口,选择我们刚刚创建的虚拟设备,最后点击 OK 结束配置,并将程序运行到设备。

img

弹窗提示是否安装并配置 Instnt Run ,关于Intant Run 日后再介绍,此处选择 Install and Continue(安装并继续)。

系统会自动下载一些文件,下载结束后点击 Finish 继续编译。

img

稍等片刻便可以看到程序成功的运行到了模拟器上

img

3.1 总结

现在我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在手机和电脑上配置 Android 开发环境了,学了这么多你一定收获满满,

烽哥带你学 Android , 每日更新 高质量 零基础 Android 教程

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公众号,提前看一天

img

加的人多了,我还可以多吃几个鸡腿,写教程超级累的,感谢大家

2020/5/24 注:
这是我 2018 年高中毕业的假期写的,当时并没有自己搭建博客,近期我给这一系列的文章都放到我自己的博客上。
当时写这个系列文章的想法就是扎实下基础,然后能帮到更多的人就更好了,但是大学开学之后就开始了新生活,没有大块的时间去编撰,系列文章也没有再更新过。但是我其实并不想放弃这个系列,那就,有缘再见吧,拜拜ヾ(•ω•`)o